【資訊】摘錄我喜歡的句話(二)

一、零碎時間最佳化:我如何堅持每天寫完一篇部落格文章?

要討論的核心會是聚焦在:

時間不夠了,時間很分散,這時候我們要如何善用這些零碎時間來完成一件你想要堅持下去的任務?
一、在最準確時間接收最重要資訊
無論做任何事情,選對正確執行的時間點,並且先做真正最重要的項目,這可以讓你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任務。

二、隨時都可以把資訊轉化為知識
最好的方法就是,接收資訊時就只是「單純做接收資訊的工作」,先掃過所有重點,先掌握住全貌,然後把這些重點先記下來。掌握住全貌後,我就能清楚知道今天(或一件事情)的幾個重點在哪裡,我才能知道我可以從哪裡去深入著手。
接著,擁有一個行動裝置(或者是你的筆記本)也很重要,我可以隨時利用「任何有空閒的短暫時間」,去分別深入研究那些已經收集好的重點,這些時間可以是我等車、坐車時,可以是我工作之間的休息空檔,可以是吃午飯時,也可以是我逛社群網站時。

三、任何時候都準備好開始寫作
既然時間不夠,那麼更應該讓自己隨時處於「準備好了」的狀態,只要一有空檔,我就立刻可以開始寫。
要做到這件事情不難,因為這是依靠方法來做到的。
我的方法就是隨時把前面「第二項」轉化成的知識收集起來。具體的說,我會利用「Evernote」在任何時刻收集我當下想到可以寫的題目,並且在任何空檔利用Evernote來把一些題目擬出大綱,或是直接在Evernote上撰寫一些草稿。
四、明確的空出你的時間,無論多久
對於自己最在意,最想要持之以恆的這件事情,我就一定要每天預留一個時間給它,不會有任何理由或藉口可以用掉這個時間。
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開始就奢望花比較少的努力,就獲得和別人一樣的結果,若是真心想要做一件事情,那麼一定要花下相對的時間來練習。這裡基本上是沒有取巧的空間的。

五、早起

六、習慣10分鐘也能完成一件事

七、立刻,開始去寫

【資訊】學香港話的筆記

學香港話1

學香港話2

常用香港字有以下幾個:唔、乜、冇、嘢、咁、啲、嘅、吖、o架、囉、啩、喎、喇、啦、嘞、嘛、咋、噃。舉例如下:

「唔」沒有完全同音的字,讀「m」的元音化發音,解作不。

廣:唔係。

國:不是。

「冇」讀「武」,解作沒有。

閱讀更多»

【資訊】摘錄我喜歡的句話(一)

一、芬蘭發動課程改革 培養孩子7種「橫向能力」

能力(competence)指的是什麼?
2006年,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下了一個定義:「結合當下情境適用的知識、技能與態度」(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appropriate to the context)。

芬蘭教育者著眼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現實感」、「未來感」與「責任感」,這或許正是台灣教育改革最缺乏的「三感」。

二、不要以為出國打工度假、遊世界就能擁有國際觀!醒醒吧,台灣人缺乏的是「思辨觀」

幾個問題:什麼叫作「國際觀」?為什麼國際觀很重要?有什麼才能構成國際觀呢?
若要討論出國可以學到的東西,我個人認為跟國際觀沒甚麼關係,因為這跟出國都沒甚麼關係。我們缺乏的,是「思辨觀」。即使去過很多國家,真正能學習到甚麼,取決於個人看待事物的心態與思考模式。

而思辨觀真正不需出國的原因,是因為你若認為出國是解決之道,那你對於這社會還不夠了解。

三、別再強調你多有國際觀,台灣人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弱智」

不同於以往強調「競爭力」的國際觀或國際化,最近更關注在一個強調對於不同文化的「理解力」與「適應力」的能力,叫「文化智商 CQ」(Cultural Quotient or Cultural Intelligence) 。除了 IQ、EQ 之外,CQ 被視為全球化時代的必備能力。

Julia Middleton (2014) 才跳出商管圈以一種更全面的全球視野指出「文化智商是能夠跨越界限,在不同文化中茁壯發展的能力。」如果說有國際觀是和世界人才競爭的能力,擁有高度文化智商就是能夠「和世界做朋友的能力」,在工作場域溝通合作與日常生活中變成朋友的能力。

閱讀更多»

【思索】不問問題的嚴重性/李家同講座-心得

今天(104/5/6)很高興有此機會可以見到李家同本人,還未開始前,我和手語翻譯員坐面對面,有人從我們中間走過去,手譯員跟我說那位沒禮貌,不從我背後繞過去,而直接從我們中間走過去,我想他們可能沒注意到吧,由於未開始的關係,所以我不在意這細節,只是覺得還是要繞過去以示尊重比較好吧……

接下來李家同所講的內容針對教育現況的問題,尤其是不問問題的嚴重性,引用詩人伏爾泰:「評斷一個人要看他的問題,而不是看他的答案。」來做為整場演講的開場。

閱讀更多»